近日,记者从宜宾市委老干部局获悉,近年来,宜宾市大力推进老党员工作室特色化建设,按照“党建引领+区域联动+特色赋能”模式,形成了“市级总站——片区枢纽中心——微型工作站”的三级网络,引领带动4500余名老党员贡献银发力量。
从顶层设计突破同质化困局,解决工作室“有活动无品牌”问题。该局组织召开推进会,按照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推进全市老党员工作室特色化建设,建立全市老党员工作室数据库,组织梳理特殊优势、主要功能等,形成特色工作品牌。江安县“支书达理”工作室聘请退休支部书记与年轻书记结成帮教对子,助力提升农村治理水平,其做法被共产党员网刊载;翠屏区“涂妈调解工作室”致力于开展婚姻家庭、劳资纠纷等诉前调解工作,其做法获央视宣传推广。
从机制建设入手打破壁垒,解决工作室局限于系统内部的问题。该局按照“主管部门党委领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统筹、多元力量参与”的总体思路,建立“党支部+工作室”双轮驱动机制,由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领办老党员工作室,引导62名党支部书记兼任上级党组织党委委员、村(社区)党建指导员等,实现工作室发展与组织建设同频共振;推行工作室到村(社区)“报到+服务”,实现特色资源与群众需求对应匹配,形成“工作室供单、村(社区)派单”服务链条。
激发内生动力,解决工作室坐等“任务布置、资源上门、人员参与”的“三坐”困局。该局大力实施“荣退+报到”机制,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方式,选拔有专长、有威望、有奉献精神的87名老党员担任工作室带头人;整合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给予示范老党员工作室扶持资金,进一步加强老党员工作室的物资保障;联合全市主流媒体开展老党员先进事迹宣传,依托自有平台开设老党员工作室专栏,目前已经刊登示范典型做法15期。(邓梦静 宜宾融媒记者 毛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