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宜宾市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区域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宜宾市教科所于2024年11月1日在宜宾市人民路小学岷江校区举办了美术学科送教教学研讨活动。宜宾市教科所义务教育研究室主任、宜宾市美术教研员刘化、各区县美术教研员、全市美术骨干教师共126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采用教学展示、专题讲座、专家点评的形式开展。人民路小学美术教师张代蘋执教的《原来巴金没有骗我》,以巴金先生的经典散文《鸟的天堂》为灵感源泉,巧妙地将其与著名画家吴冠中的艺术作品相结合,旨在通过文学与美术的跨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朗读《鸟的天堂》中那生动描绘的自然景象,引导学生们感受文字间流淌的生机与和谐,随后,欣赏吴冠中先生笔下那些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精髓的作品,同时也注重引导学生对中国画用笔、用墨技法的引导,实现了文学与美术的完美交融。
三江新区宋家中心校美术教师陈永秋执教的《自然印记》,将锤草花这一传统非遗技艺引入美术课堂,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小学生艺术素养的一次独特滋养。通过引导学生体验锤草花的制作流程,从选材、编织到成型,每一步都蕴含着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与探索。在美术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灵巧的双手将平凡的草叶幻化为精美的艺术品,更在创作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美术课堂,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尊重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子,为培养新一代的文化传承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宜宾市洪漠小学美术教师张翔宇做了题目《“尽精微致广大”——美术特色项目由1到N的深度实践成果分享》的专题讲座,介绍了学校特色社团如何从最初的一个小小萌芽,逐步成长为拥有多个分支、影响广泛的美术创意集群。通过分享社团从创立初期的艰难探索,到逐步明确发展方向、完善课程体系,再到吸引更多师生参与、形成鲜明特色的历程,揭示了坚持与创新在社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同时也交流了在实践中积累的宝贵心得:只有深入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与创作,才能不断激发社团活力,培养出更多具有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这次分享不仅是对过往成果的总结,更是对宜宾未来美术特色社团持续发展的展望与激励。
翠屏区美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中山街小学美术教师黄谦做了题为《聚焦艺术新课标构建美育新课堂》的专题交流。深入探讨了如何围绕艺术新课标构建大单元教学的构架,并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的创新路径。通过剖析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与实施策略,打破传统课程壁垒,实现艺术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科学等的深度融合。黄老师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美术如何成为连接不同知识领域的桥梁,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教学思路与实践指导,更为推动美育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刘化主任进行了点评总结,强调既要积极促进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也应时刻关注并守护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与核心价值。他指出:跨学科融合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与创新能力,但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忽视美术学科本身的专业性、审美性与情感表达力。呼吁全市美术教师,在积极尝试跨学科教学的同时,务必深耕美术课堂,确保美术教育的专业性不受削弱,让学生在享受跨学科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扎实掌握美术技能,深刻领悟艺术之美。这一总结不仅为美术跨学科融合指明了方向,也为美术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提供了重要指导,鼓励大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推动美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提升了参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学理念,更为全市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与专题分享,教师们不仅学习了最新的美术教学方法与技巧,还深刻理解了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及情感表达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宜宾市美术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