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7-27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区县 > 综合校园新闻 >
【“五育并举”优秀案例】植根竹乡文化土壤,细嗅竹韵硕果芬芳
发布时间:2023-10-26 13:23:16        作者:李小燕、余勤、罗晓玲

编者按:固本培元强根基,五育并举谱新篇。”市委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县(区)、各级各类学校在“五育并举科学评价”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务实推进,涌现了许多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本专栏对30个市级“五育并举”优秀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希望各县(区)、各级各类学校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成为先进,持续创新推动“五育并举科学评价”改革工作,为推动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摘  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当前课程改革的需求”“文化基因的呼唤”“学校教育的发展,确立了竹文化项目式学习活动。学校统筹,挖掘内涵,精心设计,确立了以全学科教学为载体的主题课程群的“12559”思路框架,构建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Q-A-S”探究性活动流程,形成了切合地域特色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策略,取得了明显的实践效果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问题驱动型  主题课程群   探究性活动   切合地域特色

【正  文】

一阵欢快的音乐声响起

一群学生踩着节拍跳起了竹竿舞

在愉悦的氛围中

此次作业展拉开了帷幕

(扫码观看项目文本和视频报道)

此次展览聚焦竹文化,分竹心养德”“竹文启智”“竹风健体”“竹韵育美”“竹雅逸劳五大模块,将品德、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劳动等多个学科融入其中。

……

以上文段摘自宜宾市翠屏区官方微信公众号三江翠屏和宜宾市翠屏区官方微博翠屏发布《当语数外碰上宜宾竹!走进人民路小学这场特殊课堂》。

你不禁要问,这一场特殊的展示何以如此精彩?请随笔者走进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竹文化项目式学习活动中吧!

一、活动背景

(一)课程改革的需求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路小学校切实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中,不断改革、丰富、优化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

根据国家双减政策,我们把立德树人与优化作业设计相结合,形成五育并举之态。作业不仅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之一,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减轻课业负担和提升学业成绩有重要作用,更是社会认识和理解学校教育的主要窗口,也是实施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人民路小学校认真学习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认识到作业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教学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时空的拓展,是形成教学评新生态的重要突破口,不仅包括配合课堂教学的基础类作业,还应该有提高学生能力的拓展类作业和培育学生素养的综合类作业。

(二)文化基因的呼唤

竹子,一直以来就有美的内涵。竹子的品种繁多,造型多样,极具观赏价值,有很多画家和诗人也把竹子作为主题行进创作。竹子不刚不柔,中通外直,非草非木,有节正直,正好体现了为人处事的精神风貌,也就有了育人的作用。

普及竹文化知识,告诉学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触摸历史,了解文化,积淀人文底蕴,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帮助。竹子作为学校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资源,就地取材,简单易行,适合作为综合实践课、社团活动、艺术教育、学校德育等内容。

四川要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四川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三)学校教育的发展

宜宾长宁竹海全国闻名,竹种类丰富、数量繁多;三江新区竹文化主题博物馆建成,竹文化意义深远,为孩子们认识竹、学习竹、了解竹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漫山遍野的竹子、遍地开花的竹产品加工厂、随处可见的竹制生活用品,让我们仿佛徜徉于竹海之中,随处可见的竹资源为我们开发竹文化特色课程提供了资源保障。

多年来,人民路小学校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继承中华传统优秀竹文化,积极探索实践文化办学路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校立足核心价值观,融入多元教育,利用宜宾内涵丰富的竹文化,五育融合巧妙设计,开展以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是有着积极意义和切实可行的。

、活动目标

目标:竹韵育人,师生在学习、思考、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进而培育学生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敬畏自然,全面发展,根植浓厚的家国情怀。

(一)竹心养德活动目标

1.了解竹的生长过程,感悟竹的向上生长,懂得敬畏自然。

2. 通过多方阵地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方式表述对竹韵竹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3.在研学实践和跨学科融合体验活动中,学习竹的精神品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竹文启智活动目标

1.通过诵读、写绘、阅读等方式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让思维得到发展与提升,同时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2.通过说、做、思、研等方式培养学生数感、量感、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运用意识。

3.通过听、说、读、画等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

(三)竹风健体活动目标

1.通过跳竹节绳”“竹竿舞等,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养成健康意识。

2.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愉悦身心的运动、健美器材,并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提高身体素质。

(四)竹韵育美活动目标

1.通过唱、跳跟竹有关的曲目,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等方面的能力及素养。

2.通过创作各种形式的跟竹有关的作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审美品味。

(五)竹雅逸劳活动目标

1.通过经历造纸等活动,让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提升科学能力。

2.利用信息化手段创作跟竹有关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培养信息意识。

3.通过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

三、项目进程及活动

(一)该项目驱动型问题

宜宾当地竹资源丰富、竹产业发达,如何借助本地地域竹产业特色,促进学生对竹产业的认识和利用,如何通过竹文化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项目实施进程

1.成立相关领导组织机构,做好团队工作保障。

成立竹文化项目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做好竹文化项目学习活动筹备工作。各任务组负责落实课程的内容、安排、艺术指导和一些必备工具,由后勤办老师统一添置。

2.学校统筹项目开发,学科融合凸显五育并举。

以学科融合、作业赋能、减负提质、减负增效为指导思想,该项目依托各个学科成立了五个活动课程开发组(见下图),从机制上保证五育融合。

3.挖掘文化内涵,在培训和研讨中形成群体性文化。

我们将竹文化项目活动与教师的校本培训相整合。首先对学校开展竹文化项目建设的设想、意义等进行诠释;随后,通过书籍、网络等有效途径搜集的相关资料,并对的种类、特性、诗词、美文、图片等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引导教师感受的世界,探究的精神,挖掘的育人价值,进而提升教师参与活动的能力和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能力。

4.巧用周三无作业日,家校合作促进课程研究。

我们采用家校合作、课表调整、课外实践的原则对竹文化项目学习活动的具体时间做出了调整。利用每周的四点钟课堂进行课内作业实践,每周三的无作业日和周末课外实地考察、个体和小组研学活动,进行校外活动研究。

5.精心设计独具匠心的方案,各活动组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和展示。

竹心养德任务安排(节选截图):

竹文启智任务安排:

语文学科为例:

竹是我市最常见的一种自然资源,竹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也占有一定的篇幅。就地取材,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 结合各年级语文学习目标,和我校新教育晨诵课程、读写绘特色课程,充分挖掘竹文化的魅力,开展适合各学段学生认知规律的研竹实践探究之旅

竹风健体任务安排:

竹韵育美任务安排(美术学科为例):

竹雅逸劳任务安排:

四、项目开展成效

(一)项目成果

1.确立了以全学科教学为载体的主题课程群的“12559”思路框架竹文化项目式学习活动是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来确立的“12559(一个根本任务,两个基本原则,五个活动主题,五项活动任务群,个模块)思路框架。见下图:

2.构建了基于项目式学习的“Q-A-S”探究性活动流程

竹文化项目式学习活动构建了“Q-A-S”的探究性活动流程。Q,即:question,问题;A,即:activity,活动;S,即:show,展示。具体解释为下图如示:

竹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以年级组为单位建立项目学习共同体,针对主题精心设计任务,涵盖了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科学、道德与法治各学科元素,共同商议学习任务群。老师把孩子项目探究所需要用到的研究材料、研究方法以及适合各年级学情的研究支架送达每个孩子手中。家校共育多途径查阅大量的资料,通过网络、书籍等进行信息检索,认真进行信息甄别,大刀阔斧进行信息统整,并制作学习研究成果,线上线下展示分享成果,并再次以班队活动课和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与孩子共同交流项目探究全流程的收获与反思。


3.形成了切合地域特色的项目式学习活动策略

(1)目标主题引领策略

问题的解决,项目的完成,必须具有挑战性、探究性,这是深度学习发生的前提和基础。比如,以探究为主的竹与科学模块,减优化作业设计,随堂使用《学生活动手册》,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记录实验,并完成科学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低段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竹,并绘制竹叶,标明其结构,培养学生自主观察和记录的探究能力,收集《竹的观察记录表》百余份;中高段以竹浆为原料引导学生自制竹浆花纸,体验制浆抄纸晒纸揭纸的制纸过程,通过看、摸、闻对自制竹浆花纸的进行观察,并对比自制纸与普通纸的吸水性、抗张能力,培养学生认知及合作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 感受劳动价值,享受劳动之美。

2.螺旋递进策略

竹与知识的模块,学习共同体根据各个学段的学习基础、分工协作的方式、知识技能上的差异以及内化和思考的深度不同,建构了竹文启智的学习任务群,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呈螺旋式上升。如,数学组的活动情况

(3)支架协助策略

各模块、各学科项目式主题探究学习活动中解决的问题是科学、有依据,并在实施中不断更新、迭代与优化的。为促进学生发挥个体学习独立内化和共同体协作学习的功能,就要同步跟进、适时植入和调整项目学习支架,如:具体的学习单、任务书、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学习媒介,才能促进项目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知识和学能的迁移,提高实践能力。

(二)项目效果

1.实践效果明显:打通了学科壁垒,提升了师生素养。

(1)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升优化了学生生命成长方式

学生们通过“竹文化”项目学习生活,能主动去“经历”知识与学能提升的发现、发展过程,“经历”知识的迁移,“卷入”思维的碰撞过程,高阶思维能力不断提升,主动学习机制逐渐形成,自觉而理性的精神与正

确的价值观也得以发展。比如,数学学科在项目成果展中,一年级贴竹计数、二年级创意竹尺、三年级竹韵年历、四年级探索竹叶周长、五六年级主要研究竹筒的侧面积。本次活动共收到特色作业作品 1600 份,展出作品约 300 份。

再如,本次英语同竹文化的有效结合,由简单的基本书写练习与画、说、写同时进行,让学生爱上英语。

(扫学生介绍下方二维码看英语表达)

再如,竹与艺术模块的活动中,呈现出更为精致美好的画面:

(2)跟随教育发展的改革更新了教师的育人思维。

在本次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老师们也经历了一次思维的碰撞和理念的更新,并结合当前的双减政策,对优化作业设计有了更多的思考。带着孩子们走近竹文化,参观竹文化主题馆,进行纸浆花科创体验,竹工艺品创编,竹微视频制作,童心庄园劳作......老师们也更为关注在学生学习进程中学科思想的迁移,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学科知识广度的拓展。

(3)顺应未来学习中心的召唤重构了育人课程。

通过本次项目式学习,学校逐步拆开了课程之,朝向未来学习中心靠近。打破校园有形围墙,创造泛在学习环境,随之直接受益的就是把一切有利的社会资源引入我们学生的竹文化学习中心,极大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更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更优质的教育支持,渗透德智体美劳,为实现五育并举提供了生动实践。

紧随其后,我们寻根究源,充分利用地域资源,先后研发了文化学习中心”“蚕桑文化学习中心”“文化学习中心,并把学习要素分解落实在学校精致教育课程体系中,在人文社会”“语言阅读”“科学技术”“艺术审美”“运动健康”“劳动实践的选修、自修项目里均有课程资源、学习导航及展示评价。

2.社会影响广泛:育人思路成为主流,五育融合硕果飘香。

(1)以项目发展的成果构建了学校思政品牌。

竹文化项目学习课程推进过程中,竹心养德活动组成功申报了翠屏区廉洁文化进校园德育品牌项目,并在岷江新区校区打造了廉洁文化进校园示范点建设。其间,项目发展成果呈现在固化示范点竹文化作品展中,并在2023种廉于心培育廉洁文化特色校园中进一步丰富、完善,衍生出了以五育种廉+师德示范的模式推动种廉于心,通过未来田间、艺术工坊、七彩育人、师道树廉等场景+活动+展示的形式全景式、多维度生动地种廉于心。

(2)以固化的成果优化未来项目学习课程。

竹文化项目学习课程渐渐落下帷幕之时,学校老师就提出:下一阶段,结合宜宾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继承并创新“12559”思路框架、“Q-A-S”探究性活动流程和相关活动策略,全面启动学校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比如,2022年春至2023年春,学校就在三个校区先后启动酒文化”“蚕桑文化”“茶文化课程,并获得了翠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宜宾市博物院的大力协助,在场馆运用、资源库的建设上获得了坚实的保障,并在学校的艺术节上进行了成果展示,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高度赞誉。学校的中国网小记者专门报道了这一系列项目成果《化茧成蝶》,并在全网进行宣传,获得了一致好评。

(3)以灵动的成果活化家校社一体育人网络。

善学者明,善思者智。截至今天,我校竹文化项目成果展已经迎来了翠屏区校(园)长培训班、翠屏区教导主任培训班及翠屏区第二届智慧教育现场会专家、老师的参观学习,连外市的同行看到朋友圈的转发,也是赞叹不已!同时,本次竹文化主题作业展还被推送到学习强国,被《教育导报》《宜宾晚报》《三江翠屏》《翠屏新闻》等媒体报道,效果显著。

项目成果不断迭代升级,学校兴隆街校区持续开展竹笛进校园文化艺术课程,著名青年笛萧演奏家张帆教授连续两年亲临学校指导工作,并亲自为孩子们授课;今年6月,宜宾市委统战部关怀指导,宜宾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在学校开展了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活动,向学校捐赠古琴,并将在2023年秋期开展专门的授课。学校刘娟老师的四川清音《竹雕》斩获市级一等奖,并送省比赛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行远自迩,行不怠;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宜宾竹的这一场相遇中,我们不仅仅是嗅到了五育融合的芬芳,更是欣喜地看到未来的课程之被打破,项目式学习一样的多主题、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会如雨后春笋般随处可见,大人文、大科学的学科融合思路将成为主流。而我们,将随之而破,随之而立!


撰稿人: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李小燕、余勤、罗晓玲)


文章来源: 宜宾市人民路小学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