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7-27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区县 > 综合校园新闻 >
【“五育并举”优秀案例】以劳育人,“12345模式”践行
发布时间:2023-11-16 11:55:36        作者:叶卓鑫 任倩

固本培元强根基,五育并举谱新篇。”市委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县(区)、各级各类学校在“五育并举科学评价”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务实推进,涌现了许多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本专栏对30个市级“五育并举”优秀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希望各县(区)、各级各类学校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成为先进,持续创新推动“五育并举科学评价”改革工作,为推动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要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体系“12345”劳动教育育人模式,以劳育人,培育学生终身劳动观念和技能。

一、背景分析

“1”——“一大特色山水园林校园

山水园林中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3月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我校为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劳动育人方略,通过课程育人、评价导向、多方协同,聚焦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注重挖掘劳动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开设劳动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发展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的理念。我校秉承和谐发展,笃行其长的办学理念,注重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着力打造山水有景,移景育人的校园环境。学校面积共26640㎡,绿化覆盖率达54%,依托校园内1350余平方米劳动实践基地和山水园林校园,按照“12345”劳动教育模式,践行高品质劳动教育,打造长兴中心校的又一新特色。

二、育人目标

“2”——“两大目标培育时代新人

基于《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的学段目标指导,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农村学生的发展水平,按照学段特点,明确基本目标”“发展目标两大目标,为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培育时代新人树立风向标。

三、课程建设

“3”——“三类劳动构建课程结构

紧密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以劳动项目为载体,以十大任务群为基本单元,构建劳动课程内容结构。严格执行国家劳动课程,每周开设一节劳动课,同时广泛开展校本劳动课程,与四点钟课堂生态培植相整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全面覆盖的劳动课程体系。

“4”——“四园联动植根劳动素养

校园劳动课程:三维融合,树立劳动观念

非遗金丝彩沙画等传统工艺制作

抓好劳动必修课,融合学科教学。一方面是确保上好每周一节的劳动实践课,完成教学内容。同时,利用好综合实践课开展劳动。学校还开设了生态培植”“刺绣”“烙铁画”“版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丝彩沙画15个社团,让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体会传统工艺制作,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另一方面则在语文、数学、科学、道德与法治、美术、体育等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观念。例如,让学生诵读与劳动有关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吟唱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帮助学生认识节气的由来习俗等,从而能根据时令进行生产活动。

我是生活小能手生活技能大赛

融合学校主题教育活动。

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学生在种植基地的劳动所得,花卉、草本、盆栽等能很好利用到班级文化绿植区的打造,如瓜叶菊、石竹、月季、玫瑰、绣球中国红、吊兰、蔷薇、红木香等在校园里绽放,花香四溢。同时校园的果木、花木等品种众多,如扶桑花、佛手、幸福树、桂圆、红枫等美化校园,打响了山水校园的招牌。校内设有集芳园、叠翠园、三品园、成长园、至圣园、山水园、春华园、夏衍园、秋实园、冬育园,将劳动教育融入自然景观,注重提炼各类花草植物的风骨品质。科学规划,科学配植,实现了全景可观可感,局部自成一体。叠翠泉、葡萄架、依水亭、萃文湖、石趣园等景观打造,形成可视、可听、可嗅、可触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绿化深度融合,构成了天然的画卷,立体的教科书。二是与德育活动融合。利用展板、黑板报、主题班会、电子屏、校园广播等窗口,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理念的渗透,让学生树立劳动最美的观念;开展实践基地劳动成果慰问民警叔叔感恩活动、二十四节气活动等德育活动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三是与学校活动融合。学校种植基地为每个班级分配了基地,分为水培区、盆景、花木区、蔬菜区;每学年举办一次生活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国旗下的劳动主题演讲、辩论赛、手抄报、主题绘画等;根据时令,还设立了播种节、丰收节、义卖节等;每天班级清洁卫生轮流打扫,分为教室卫生和校园卫生的维护、小组轮流打扫、专职教师进行检查、学生会干部进行打分评比,每周在升旗仪式上宣布文明班级。

生态培植组校本劳动课程

融合家、校、社一体化教育。劳动的养成教育,除了学校以外,还离不开家庭和社区。我校推崇家校共育,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模式。通过班主任教师与家长的密切沟通,学校发放《长兴中心校“12345”劳动教育课程作业清单》,家长以拍照、小视频等形式进行反馈,督促学生在家里的劳动习惯培养。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邀请家长参加劳动周、丰收节等方式,促进家长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知,便于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社区方面,学校还陆续组织了学生参加长兴镇街道清扫、走进敬老院、参观朱德故居、南溪古街研学活动等,让学生担负起社会公共区域的劳动责任。

田园劳动课程:实地体验,提高劳动能力

为了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学校早在12年前就因地制宜,建成了1350余平方米校内种植基地,分为文化展示区、盆景、花草区、林木区、班级种植基地区和休息区。

文化展示区通过基地围墙展示了由美术老师手绘的人文劳动文化,农耕诗句、图片,部分特色农具、农作物和标语标牌等。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学生心中,激发劳动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其中班级种植基地区分为水培区、盆景、花木区和蔬菜区,可根据时令和班级特点自行栽种,实现与田园的亲密接触,切身感受劳动的乐趣,懂得爱与珍惜。

1.水培区,栽种要耐心。水培植物算是简单易学,干净、易上手、见效快、成功率高的一种培植技术,深受孩子们喜欢。教师会带领孩子进行选种、脱土洗根,通常选用成活率高的绿萝、吊兰等。但有些根系发达,盘根错节,夹杂着许多泥土,老师会提醒学生耐心清理,必要时用细木棍进行清理,这是水培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

2.盆景,设计要精心。我校具有详尽的花卉培训课程,中低年级主要培训学生育土、育花、管理、实肥、防病虫等。高年级主要培训学生盆景型培训实践,重点造型的基本方法、基本型式及变化,我校重点是金弹子、杜鹃、小叶黄杨、竹等造型培训,增强学生劳动实践兴趣,提升审美能力。我校结合地理优势,在劳动技能专职教师指导下,学校从周边山上挖回的金弹子进行选砧、选接穗、切砧、削接穗、插穗、包

扎等工序,精雕细琢,打造了50余盆精品盆景,让学生体会到了有价的劳动成果、无价的劳动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教学实践

3.花木区,养护要细心。花香惹人爱,学生们也喜欢栽种花朵。瓜叶菊、石竹、月季、玫瑰、绣球中国红、吊兰、啬薇、红木香……花香四溢,都是班级种植基地里的常客。每当鲜花盛开时节,班级的植物角就会变得格外美丽,校园也装点得更加好看。而校园内有种类丰富的树木:银杏、梧桐、枫树、柳树、皂角、香樟、黄桷树等各类常年生乔木30余种350余株,还有水晶蒲涛、石榴、柿子、葡萄、香蕉、甘蔗、桃子等果树,实现了春有鲜花烂漫、夏有浓荫匝地、秋有丹桂飘香、冬有寒梅傲雪的四季景象。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劳动的乐趣,学校还将这些树木进行了划分区域,分班养护,指导学生参与清理枯枝、除草、松土、施肥等简单养护,让学生在做中学,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养护知识等,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待到水果成熟时,还举办了采摘节,师生合作,享受采摘的乐趣,分享丰收的喜悦。

4、蔬菜区,劳作有爱心。平常不起眼的蔬菜,学生们不爱吃的蔬菜,经过学生亲手栽种,吃起来,那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虽然在农村学校,现在的小公主、小少爷们还是很难亲手实践田间劳作的。依照季节变幻,在劳动课老师的带领下,种下葱、蒜、白菜、莴苣、辣椒、茄子、萝卜等蔬菜,让学生使用农具,培养与他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学会在劳动中主动克服困难,不怕脏、不怕累,养成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的好习惯。

家园劳动课程:家校共育,养成劳动习惯和品质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内化品质,外化习惯。家庭是主体,学校是主导。根据双减政策,每周作业清单会有一天发布劳动作业任务。要求学生每天在家参加半小时劳动。低年级:扫地、洗碗、整理书包等,中年级:扫地、做饭,洗衣服和收拾房间等,高年级:做饭、洗衣服、种地、喂养牲畜。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交流,达成劳动教育共识,达到亲子共成长的目的。组织学生开展陪父母上班”“父母小帮手”“陪父母劳作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家长劳动的不易,学会体谅家长,关心家长,尊重家长,增进亲子关系。

社园劳动课程:领悟内化,培育劳动精神

社园劳动志愿者服务研学活动

一是角色体验,尝试服务他人。每一个职业都值得被尊重,让学生从学校食堂起步,体验食堂工作者的角色。让孩子们在为其他同学打饭、打菜、收拾整理餐盘的过程中,感受为他人服务的经历,体会工作的不容易。二是见证手艺,领略工匠魅力。通过邀请技术过硬的劳动能手到校展示传统竹编文化,让学生领悟到技艺的养成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感受真正的工匠精神。三是志愿者服务,培养奉献精神。组织学生参加乡镇志愿者服务活动,进行校外道路清扫、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参观朱德故居回顾革命岁月的劳动印迹等,在公益服务中,体会通过劳动的无私奉献是最美好的品格。

五、支持保障

“5”——“五方保障助力劳动教育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校长负责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的管理;学校配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地管理员,负责种植园、养殖园的管理,并协助《劳动教育》任课教师购置、准备种植园、养殖园的材料;学校配备手工技术教师,并负责采购手工制作相关材料;学校建有足够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基地;配备手工课专用教室;置办必要的劳动技术教育工具和设施。学校要加大投入,充实劳动技术教育。

(二)加强师资队伍保障。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配备必要的专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树先、培养培训等方面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实践教育教师队伍,从社会、教育行业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及其他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对我校教师和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三)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保障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

(四)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要制定完备的活动方案和风险防控应急预案。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学校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要与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五)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学校重视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多方筹措资金约20万元,建成供学生参加劳动技能培训的校内劳动实践基地1350余平方米。同时兼顾软硬件建设,建成幸福厨房和作品展示室2间,校园环境舒适优美,较好地满足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开展。

六、亮点特色

(一)育人品质有特色。一是劳技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品质。开设生态培植组,培育各种花卉植物,分班分区域管理绿化,不仅美化了校园,还培养了学生劳动兴趣和爱美情操。二是养成教育着力培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将学生十条行为规范融入课后服务活动开展,并进行严格考核,通过长期教育引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养成,得到师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三是手工制作着力培育学生动手能力和艺术品质。

(二)育人质量有提升。一是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的同时,操作能力和艺术修养不断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教师专业特长进一步凸显。辅导员老师坚持边学边教,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三是学校教育质量全面提升。自学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以来,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向好不断提高。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依托校内劳动实践基地,种下的瓜果蔬菜,种下的更是孩子们真善美的心。我校将在不断探索中继续践行“12345”劳动教育模式,努力培养出更多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文章来源: 宜宾市南溪区长兴镇中心小学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