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教育新闻网讯(邵健、罗婷婷)“固本培元强根基,五育并举谱新篇。”市委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县(区)、各级各类学校在“五育并举•科学评价”改革工作积极探索、务实推进,涌现了许多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本专栏对30个市级“五育并举”优秀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希望各县(区)、各级各类学校对标先进、学习先进、成为先进,持续创新推动“五育并举•科学评价”改革工作,为推动宜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精神,有效落实“双减”工作,改善学生评价生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长宁县城北小学坚持“五育并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明确实施目标
将“五育并举”与“双减”有机结合,奋力打造优质课堂和优质教育,完善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促进教师开展学生成长过程指导和生涯规划辅导,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让学生拥有高尚的品德、创新的思维、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及劳动的热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个性化发展。
二、构建育人体系
一是聚焦德育铸魂。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学校教育。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禁毒教育、环保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感恩励志教育、礼仪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二是夯实智育提质。优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学监管督导,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三是强化体育锻炼。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学生每天户外体育锻炼1小时要求,使每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四是升华美育浸润。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课程,开展传统武术课程,广泛开展唱歌、舞蹈、体操、剪纸、书法、武术、竹牙签等校园艺术活动,使每名学生学会2项以上艺术特长。五是践行劳动历练。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落实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开发近1000平方米的劳动教育基地供学生劳动实践,大力推出“竹娃有品”系列活动,以做家乡菜的劳动教育、以访家乡迹的研学教育、以融劳促智的闯关游戏等活动落实“双减”,拓展劳动技术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型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三、体系建设情况
(一)强基固本,提智育人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践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发展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为切实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一、二年级期末学业水平综合测评不再进行纸笔考试,以过程评价代替终端评价。我校结合“明理天下,成人成材”的办学理念,以“学科融合,学生闯关”游戏为模式,开展减负提质、五育测评,创造性设计“五育融合共发展,融劳促智大闯关”活动,以厚德、砺智、健体、尚美、勤劳为目标设计关卡,将传统的考试转变为适宜学生年龄特点的测评,努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多样化评价中,感受学习知识的快乐,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我校根据校情,融入“竹海之中,淯江之滨”地域特色,在2021年秋期期末与2022年春期末开展“竹娃有品——智慧冲关”、“竹娃有品——融劳促智大闯关”活动,活动通过妙“语”连珠、拨珠说“数”、余“音”绕梁、五“彩”斑斓、“生龙活虎”智慧闯关及“我型我秀”才艺展示、劳动“技能展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闯关活动融合了语文素养、数学思维、劳动技能、音体美等学科知识,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展示了个人才艺,又锻炼和检验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智慧闯关”活动先后被《长宁发布》《四川教育新闻》、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等主流媒体报道宣传。
(图为竹娃有品——融劳促智大闯关”活动)
综合考查学生发展情况,既要关注学业水平,又要关注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我校将立足“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命题,完善评价内容,突出评价重点,改进评价方法,统筹整合评价,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遵循尚德尚能促学校发展、五育融合育时代新人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美育启蒙,滋润心灵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我校开展学校美育提升行动,通过每天巡课和抽查的形式保障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开足开好,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以木笛为主要乐器落实“乐器进校园”行动,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文化理解。
在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主动出击,以实际行动精准服务,提升学生美育素养。不断优化课后服务的课堂结构,量体裁衣为每一名有需求的学生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课后服务社团课程,成立了国画社团、少儿绘画班、剪纸社团等特色社团,并建立了牙签艺术工作坊、木笛基地。这些特色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更让学生在特色课程中不断汲取美育“养料”、全面健康成长。
(三)润德于心,多元成长
我校自创建以来始终坚持“尚德善能,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营造童心乐园,培育五美少年”为少先队工作目标,发挥少先队组织积极、开拓、自立、创新的作用,让每一位少先队员在城北“童心乐园”里快乐成长。
1.以少先队改革为契机,开发校本“童心课程”
为落实《少先队改革方案》中“实施每周1课时少先队活动课”的要求,以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以“课程育美”为目标,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校训为基石,在校长带头抓和学校德育中心组的共同参与下,梳理出“五美”童心课程:
①以“朴”为主题的道德之美课程,培养队员诚信之美德;
②以“创”为主题的创智之美课程,培养队员创新之能力;
③以“体”为主题的强健之美课程,培养队员坚强之毅力;
④以“趣”为主题的情趣之美课程,培养队员生活之情趣;
⑤以“勤”为主题的劳动之美课程,培养队员责任之意识。
2.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落实校本“童心课程”
(1)童心典礼——仪式教育系列,使少先队仪式教育更规范
少先队仪式活动见证着队员们成长的足迹。仪式教育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造性的运用。仪式的氛围是少先队员人生的重要体验。对于少先队员来说,是生命中重要的经历。仪式的隆重、正式,典礼的热烈、典雅,会深深地留在脑海中,成为他们终生值得回味的记忆,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强化责任意识、培育传统美德,体验成长之美。
【一年级】 我们以亲子活动形式举行“苗苗筑梦想·幸福伴成长”的小红星入学典礼和军事训练仪式。
(图为小红星入学典礼活动)
(图为军事训练仪式)
【二年级】 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红领巾召唤我前进”的少先队入队仪式。
(图为少先队入队仪式)
【三年级】 举行“我爱中队我的家”的中队特色展示活动。
(图为中队特色展示活动)
【四年级】 以亲子同乐形式举行“快乐童年,幸福十岁”的集体生日庆祝活动。
(图为十岁集体生日庆祝活动)
【五年级】 进行“研学旅行——探寻家乡红色足迹”活动。
(图为研学旅行活动)
【六年级】 结合“新时代好少年”评选,举行“展五星风采,做五美少年”的毕业典礼。
(图为2023届毕业典礼)
(2)童心擂台——形式多样摆擂台,层层挑战展风采
每周一次的班级读书交流会、古诗背诵达标检测活动;每月一次的“读书小能手”、“写字小能手”评选等系列活动;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寒暑假美术作品展、科学幻想画创作、优秀美术课堂作业展览以及极具特色的“学生画展”和“教师画展”等校园的文化活动的展开,以及参加各级各类艺术活动、赛事,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学习人文知识,拓展了艺术视野、培养了创新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审美品位和修养。
(3)童心探究——传统节日系列,感受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
让队员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发展能力,培育科学与人文兼备的精神,学校大队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契机,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元宵节,开展“元宵灯谜大家猜”、“包汤圆·近民俗”等亲子同乐活动。清明节,队员们进行“清明习俗大家探”等活动,让队员们在实践体验中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端午节,进行“棕香满街话端午”等活动。中秋节,开展“中秋全家乐”、“中秋淘月饼”、“中秋打糍粑”、“走进中秋话习俗”等亲子探究活动,感悟幸福在团圆中。重阳节,前往养老院,进行“敬老爱老”活动,在关爱中感悟幸福。
(4)童心节日——校园文化节为“动感中队”创建搭建平台
在队员们的眼中,体育、艺术、科技等五大“校园节日”,就是“动感”中队培育与展示的天地:“快乐体育节”人人争当“小健将”,在队列、田径、跳踢、游戏等比赛中,培养队员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
(图为校园冬季运动会)
“快乐艺术节”人人争当“小百灵”,通过集体舞、书法、手工、纸版画、动漫画等民族文化体验活动。
(图为快乐艺术节)
“快乐科技节”人人争当“小创客”,在航模、环保时装秀、“看我30变”等比赛中,培养队员开拓创新的民族意识。
“快乐读书节”人人争当“小书虫”,开展免费书摊、红领巾跳蚤书市、课本剧比赛、书签制作等活动,让队员与书为友,博览群书,感受阅读的快乐。还有“快乐消防节”,开展逃生疏散演习,观摩消防表演,探秘消防营地,提高队员消防意识,珍爱生命,增强自护能力。
(图为快乐读书节活动)
(5)童心乐园——社团活动传统+时尚,培养兴趣和个性特长
学校大队部组建了许多红领巾小社团,有“小竹娃”竹工艺社团、“箐斋”文学社、“小精灵”舞蹈社、“动感篮球”社团、“童心武术”社团……在各类童心红领巾社团中,队员们参与活动,自主管理社团,培养了队员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
(6)童心志愿——假日小队活动,队员们闲暇时间服务他人收获快乐
利用寒暑假、节假日,组织开展慰问孤老、社区服务、参观红色基地等活动,让队员走出小家庭,参与到志愿者社会体验活动中,感受服务之美,培养队员的社会责任感。
(7)童心乐课堂——家长辅导员后援团队,使学校少先队如虎添翼
学校少先队引进家长资源,以“城北情·家乡情”为主题,开展少先队活动“我当一次辅导员”——家长进课堂体验活动等,家长开设的微课程孩子们都很喜欢,学校呈现活动辅导多元化,校园内多了一批特色“辅导员”。
3.以校本特色奖章,形成“童心课程”评价机制
(1)童心争章——好习惯特色章
政教处积极开展“童心争章”—— “好习惯特色章”争章活动。大队部和全校少先队员一起设计了大雁章——上学放学,文明有序;蜜蜂章——准备充分,上课专心;企鹅章——安全休息,以礼待人;蚂蚁章——安静用餐,节约粮食;白鸽章——讲究卫生,井井有条。队员们在自主争章过程中培养好习惯,天天有目标,时时有行动,努力争进步。
(2)童“德”积分——争当新时代美德少年
以存储美德的方式内化认知,外化行为,主动践行,持之以恒,体验拥有美德的快乐。大队部在全校开展好人好事大搜索,用相机或纸笔记录下眼中的美德行为,向做好人好事的队员颁发“美德币”。队员累积一定数量的“美德币”后可在童心超市获取心仪礼品;亦可以将“美德币”存入美德积分卡,累计积分,作为申报“美德少年”的依据之一。
(3)童心风车奖——聚焦服务、学习、科技、艺术、体育“群星璀璨”
以少先队“五美”童心校本课程为基点,设置“服务之星、学习之星、科技之星、艺术之星和体育之星”等星级评选奖项,激励队员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童心课程”,提升各方面能力,得到和谐发展。
“尚德擅能促学校发展,五育融合育时代新人”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责任。“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以“减负,不减责任、不减质量、不减成长;减负,不减态度、不减努力、不减勤奋”为指引,丰盈学生的健康、心理、兴趣、特长,坚持“五育并举”,落实“五项管理”,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营造教育新生态。